日前,自然资源部公布了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我县榜上有名。这是我县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上收获的又一喜讯。
近年来,我县在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总结探索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新机制,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助力崇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从伤疤矿地到多彩公园
绿树满坡,花开满园,走进我县铅厂镇石罗村新安子钨锡矿,处处春景如画。那些“颜值”与“气质”兼具的多彩小公园散落在矿区的各个角落。在花间小道上,大家或散步,或拍照,尽享春日美好时光。
然而,这块穿着“多彩衣裳”的土地,原先由于长期开采、爆破,地形地貌遭到破坏,曾经是一块块难以愈合的“伤疤”。
“通过拆旧建绿、见缝插绿、修建挡墙、削坡放坡、覆土植树等措施,进行综合性生态修复,让昔日‘伤疤’慢慢愈合,重新焕发生机。”新安子钨锡矿相关负责人邹庆松说,该矿部实施尾矿干排技术,尾矿不再进入尾矿库,尾矿区种上了脐橙。现如今,几十亩脐橙园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绿色发展是必然之路。“我县把绿色发展的严要求落实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选矿、冶炼、加工、回收等各环节,坚持矿区开发与保护、开采与复垦复绿相结合,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和综合开发利用,打好生态治理、产业转型组合拳。”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汤昌禄说。
截至目前,我县完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面积68公顷,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3家,省级绿色矿山4家;矿山数量由2015年75个减少至2022年52个;大中型矿山由2015年3个增加至2022年15个。
从传统粗放到先进精细
自主研发国内首套钨粉全自动化包装设备,实现桶清洁、灌封装、堆垛等工序全自动化;联合研发国内首台全自动中频碳化炉,实现全程智能化数字化,产量提高6倍以上……科技创新助推章源钨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
“自主创新让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章源钨业技术总监兼技术中心主任徐国钻说,该公司现已成为国内钨行业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头部企业,年营收超30亿元。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我县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节约化、集约化为方向,强化开发利用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推动矿业开发由粗放向精细转变。
我县先后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钨业研究所”等科研站所,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0项,拥有15项省级认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承担国家、省级及其他重点重大科技项目30余项,荣获1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取得钨矿业开发专利、专有技术130余项,授权专利51项。
从分散单一到集群固链
“公司正逐步推进采矿权矿山和探矿权矿区的资源整合,强化资源储备,将上游资源优势逐渐往下游发展。”江西耀升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华彬说。
该公司实现了从矿产开采初级产品、冶炼加工中间产品、到硬质合金制造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销售。公司产品从钨精矿到钨粉、硬质合金,再到应用刀具等,被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电子通信等领域。2022年,该公司入选江西省信息化能力建设示范企业。
近年来,我县突出对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走“产学研”道路,初步形成勘查开采、精深加工、工业应用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由分散向集群转变。
汤昌禄表示,我县正聚焦建链延链固链,推进矿业全速提质;培优扶强章源钨业、耀升钨业、德源矿业等链主企业,推进6个以上硬质合金项目竣工投产;推动中核南方独居石项目建成投产,加快金竹矿业、龙达矿业等项目建设,加大高岭土尾砂加工企业招商力度。(钟水旺 邹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