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少年或早或晚都会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高二暑假中旬,闷热的凌晨四点,我终于坦然面对自己的助人型人格特征;认可能给自己最大满足感的是看到别人因自己而有变得幸福,能够使自己活得自在的职业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生。自此协和就成为了我内心的圣地。
当我看到临床的部分前辈白天跟诊见习,晚上奔波实验时,我意识到先打好理论与研究的基础对于临床医学学子的发展至关重要。我选择先进入到华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搭建了坚实的知识体系并自主承担课题。三年国重创新班时光,我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与支持,以高质量科研人才塑造为导向的培养计划、导师组无微不至的关怀、班导的谆谆教导、同门前辈们在实验课题上的支持鼓励与协力前行,这些科研生活里的点滴都让我深感幸运,对科研充满动力。
2019年的暑假,在承担自研课题中收集动物组织样本、连轴转的动物手术和组织切片处理任务的同时,我也在2019年iGEM参赛队伍中承担了分子实验的任务。一早起床跑到高新区的华西科技园做动物实验,下午再赶回到学校做分子实验是常有的事。为了避免耽误两边的计划进度,此外还要保证课业学习也不能落下,忙到深夜亦是常有的事。
我一直认为,静静地做喜欢的事也许是孤单的,但不会是孤独的。生物在我看来是很纯粹的,you just need to find then write your story logically.我会为我的细胞图画星宿,也会为我的小老鼠取名字编些小剧场,没有人陪伴的时候会想到自己体内那么多不断更迭的因子、各司其职的细胞、共生寄生的小小生物都在陪着我,依赖着我,和我一起期待着一些也许不能结果的花。
所以仔细想来,我也从未觉得大学生活十分辛苦。那些独自一人奋斗的时间在喧闹熙攘里是那么宝贵。在实验学习安排比较集中的时候,我会每天给自己安排非常密集的时间规划表,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清晰到具体的时间段,而且每天跟进、核对自己的进度和节奏是否合适。夜深走出实验室时,街上车或人都稀少,雾气也好水汽也好,似乎把一切杂乱的声音都揉进了夜色里,脚步声很轻,偶尔踩过或是风拂过的叶子都会发出清脆的沙沙的响声。在这些时刻便会觉得一个人是很幸福很幸福的事,在一个小小的时空整个世界都在倾向你。
但不断推进的课题让我意识到研究成果到转化医学应用长途漫漫。于我而言,或许只有投身于临床,真正探讨研究病人的发病治疗的表征与机理,才能更好地研究出更适合转化应用的成果,用来帮助到更多在生死线挣扎的人们。
此时的我就已对肺部纤维化相关疾病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如何去发现潜藏的疾病、发现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的思绪始终萦绕在脑海中。身边的小伙伴经常会用‘无法呼吸’来戏谑地描述一些场景,但是这种情况真正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时,却是让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哪怕力量单薄,我也渴望为更多困境中的患者带来希望。
疫情袭卷,数十个夜晚我看着冰冷的数字、前线的新闻更是难以入睡。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的前辈们的无私付出让人们回归了正常的生活,也让我坚定了内心的想法—努力争取进入临床的机会,朝着成为一名优秀的PCCM医生奋斗。
2020年我鼓起勇气报考了协和临床医学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4+4”,中途不乏意外挫折,但为理想全力以赴的我终于获得“4+4”就读资格,为实现成为临床大夫的梦想迈出坚定一步。
迈入协和的临床培养阶段后,我有幸遇到诸多良师益友。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与同伴共同努力过程中,我逐步开始从事以尘肺为代表的纤维化型间充质肺病鉴别诊断及治疗机制研究,同步开展临床系统模块化课程学习、临床跟诊见习工作。
线下走过贵阳、毕节、黔东南、无锡,起早贪黑地上山下乡,线上同江苏、甘肃、山西、陕西等多地基层医疗工作者开展沟通调研。在基层我真正接触了困难群体,系统地对基层间质肺病患者生活状态展开调研,辅助推进筛查就诊,只愿自己所作能为推进间质肺病患者的早诊早治起到一点微薄的力量。上医当为国,基层的实践经历让我更为深刻认识到基层目前对健康照顾的迫切需求。
回到实验室,我怀揣着帮助病人解除病患的坚定决心,争朝夕般地投入数据分析,每天离开实验室的时间甚至比做湿实验时还要更晚。为了让更多人关注了解这个疾病,我也携手同伴一起报名了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有幸以《基于小鼠多节点多组学数据研究矽肺损伤病理机制和潜在治疗药物筛选》获得银奖,为尘肺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了些许新的见解。而幸于在尘肺研究上的突出表现,我也被大爱清尘青年坊录为青年代表对我国尘肺病议题进行公益研讨,针对我国现阶段尘肺病治理展开研讨及建议文件撰写。
目前的我,和同课题组的挚友一同投身国家专项课题“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策略”,充分高效利用队列数据揭示间质肺疾病早期诊疗异质性,希望为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学问题做出应有贡献。
“愿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学医从医、医学研并驱前行固然辛苦,然吾心向往之!
总计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一作发表SCI文章4篇,获得国际竞赛金奖2项及最佳提名1项,国家级竞赛银奖1项,省级竞赛银奖1项、三等奖1项,申请及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省级大创项目3项,校级大创项目1项
1.多节点多组学挖掘矽肺治疗靶点(项目负责人)
· 负责组织团队、生信分析、实验设计及部分操作、文章及申请书撰写投送
· 2021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国家级银奖
· 指导老师:王辰,杨俊涛,代华平,王婧(协和医学院)
2.脂质体递送重组蛋白治疗肺部纤维化(项目负责人)
· 负责组织团队、生信分析、实验设计及部分操作、文章及申请书撰写投送
· 2020 SCU_WestChina iGEM金奖
· 2020 省级互联网+银奖;2020省级大创项目
· 指导老师:解慧琪,杨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3.虫草素与喷司他丁共发酵生产(实验核心成员)
· 负责部分分子实验设计及操作、比赛wiki及海报制作、CCiC汇报
· 2019 SCU_China iGEM 国际竞赛金奖;最佳建模提名
· 指导老师:张年辉(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
4.低氧预处理尿源性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项目负责人)
· 负责组织团队、动物及细胞实验设计及操作、文章及申请书撰写投送
· 2019 省级大创项目;2020省级大创项目
· 指导老师:解慧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5.GPCR-Peptide高正交传导性构建肺癌早期检测家庭医生(实验核心成员)
· 负责分子实验设计及部分操作、申请书部分撰写
· 2019国家级大创项目;2019四川省大学生生命之星科技邀请赛省级三等奖
· 指导老师:张年辉(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
文字作者:团委
供稿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供稿部门: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