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中华医学会发布《关于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对92项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人)进行表彰奖励。中国医学科学院8项成果荣获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含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1个成果获得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
获奖项目及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荆志成团队完成的“肺动脉高压诊治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荣获一等奖
荆志成教授带领团队,在程显声等前辈专家的指导下,围绕国人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诊断评估、新药研发等方面努力钻研,艰苦攻关,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解决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实际问题,大幅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为全国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国际权威心脏病学杂志-《欧洲心脏杂志》于2019年12月在“世界优秀心血管中心”栏目长篇报道了荆志成教授团队专注中国肺血管疾病领域改革创新,为改善中国患者预后付出巨大努力。2022年5月,《欧洲心脏杂志》再次在“学科领袖”栏目专访荆志成教授,并赞誉其领导的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及研究团队是“中国肺血管医学的先锋队和开拓者”。
肿瘤医院李肖团队完成的“门静脉高压介入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
荣获一等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肖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围绕门静脉高压介入诊治临床难题,历经近二十年的持续攻关,开发和改进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介入创新导航技术,显著地推动了以TIPS为代表的微创介入新技术的运用,明确了介入诊疗方法在复杂门静脉高压患者中的疗效,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临床一线的介入诊疗专业人才,助力介入治疗学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肿瘤合并门静脉高压病人的综合救治保驾护航。
基础医学研究所彭小忠团队完成的“基于RNA生物学的脑胶质瘤干预靶点研究”研究成果
荣获二等奖
彭小忠研究团队围绕脑胶质瘤干预靶点研发这一难题开展攻关,从RNA生物学的角度入手,关注到以非编码RNA和RNA结合蛋白为代表的分子标志物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变化。该项目在微小RNA靶基因的鉴定,RNA结合蛋白与RNA的调控网络,以及RNA结合蛋白在脑胶质瘤的转化研究等三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发现了一系列潜在的干预靶点和以RNA结合蛋白为药靶的靶向胶质瘤干细胞的小分子药物,为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SCI杂志上,获国家专利授权2项,PCT国际专利授权2项。
肿瘤医院赵方辉团队牵头完成的“中国子宫颈癌病因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控研究”成果
荣获三等奖
赵方辉教授团队立足“病因探索-技术研发与转化-政策研究”关键路径,开展了围绕子宫颈癌流行特征及三级预防的全链条研究:1)在病因探索方面,基于全国多中心大样本人群研究,证实了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必要病因,首次揭示我国HPV感染的年龄分布特征,并阐明了HPV E6癌蛋白等多种分子标志物对子宫颈癌发病的生物学作用。2)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参与研发了包括国产HPV疫苗和HPV检测技术在内的多项创新技术。依托大规模人群验证其应用价值,并实现HPV疫苗接种策略、宫颈癌初筛与分流策略的进一步优化。3)开展人群防治政策研究,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宫颈癌消除综合防控策略,并推动研究成果落地实践,助力全球实现加速消除子宫颈癌目标。
肿瘤医院李晔雄团队牵头完成的“基于淋巴瘤现代治疗的风险分层新诊疗决策和放疗作用重评价”研究成果
荣获三等奖
李晔雄团队系统性开展淋巴瘤风险分层新诊疗决策和放疗作用重评价,历经10余年探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首次构建精准稳定的预后预测模型,创新性提出基于风险分层新诊疗决策,分层治疗策略提高了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30%的5年生存率;积极探索淋巴瘤综合治疗新模式,系统性评估放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扎实积累先进的放疗技术及设备应用经验,致力于国内外淋巴瘤规范化诊疗的推广和普及。该项目共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4篇,SCI 27篇,总影响因子222.4分,最高31.7分(JAMA Oncol),4篇大于10分,被Lancet等高水平杂志总引用939次,他引586次;20余项研究成果被国内外指南采纳。该研究成果为淋巴瘤的现代化治疗提供了先进的思路和经验,奠定了我国常见淋巴瘤放疗国际领先学术地位。
北京协和医院黎明教授团队项目“儿童青少年肥胖不同代谢类型的精准识别和预警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荣获三等奖
我国已成为儿童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黎明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高珊教授、米杰教授等组成的项目团队专注肥胖防控的瓶颈问题,建立了国际珍贵的儿童肥胖代谢异常队列,首次在中国肥胖儿童中开展不同代谢类型的精准识别和预警研究,发展精准防控支撑技术,发布了首部共识和指南,积极探索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为推动中国儿童肥胖的精准防控新模式作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协和医院廖泉团队项目“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规范化诊治体系的建立和推广”
荣获三等奖
项目组针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性及定位诊断、围术期诊疗策略、个体化手术治疗策略、术后随访及整体健康管理等各方面构建了全流程闭环化的规范化诊治体系,牵头制定了我国多部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项目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转化医学研究,在该病的发病机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及分子分型、家系基因筛查以及探索新药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原创性研究成果,相关成果被国外专家共识引用。此外项目组还牵头成立了多学科诊治团队及全国性甲状旁腺及骨代谢疾病专委会,开展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定期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显著提高了我国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整体诊治水平。
北京协和医院仉建国团队项目“先天性脊柱畸形诊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荣获三等奖
仉建国团队建立了国际多中心、多人种先天性骨骼畸形研究协作组,首次定义了一种先天性脊柱畸形亚型--TACS,搭建了预测系统以评估患病风险,建立基因剂量模型,为深入理解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获得全球范围内广泛认可,被称为“中国模型”。该项目原创性成果在《美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医学遗传学》等国际顶尖医学杂志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5项。成果应用于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及科研机构,有力促进了我国先天性脊柱畸形精准诊疗,扩大了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并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基础医学研究所马超团队《协和人说健康》
获得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
《协和人说健康》是一本由协和医学院30余位校友发起编写的健康科普书籍,201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马超教授、协和医学院1992级八年制校友金涛担任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茅枫、黄晓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尚云鹏任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刘彬任策划编辑,中国医学科学院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原院校长刘德培院士亲自为本书作序。本书自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先后获得2018年度委管出版单位卫生健康主题宣传激励项目“图书推荐名单”、“2018中国医界好书”奖、2019新时代健康科普大赛科普图书类优秀奖、科技部2019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2019年入选由中宣部组织评选的农家书屋目录,覆盖农村读者数十万人,对提高农村人口健康水平、健康扶贫、乡村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
供稿:科技处
编辑: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