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院校10位专家入选第十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

图片

2023年6月8日,第十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结果正式揭晓。经过单位推荐、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初选、国家卫生健康委评审、公示后,103位同志获第十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院校有10位专家荣膺该称号。

“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授予在卫生健康系统作出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的中青年专业人才,是国家医药卫生领域中的顶级人才称号。此次院校获选的10名专家均为卫生健康系统优秀代表,为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以下为专家简介(以所院及姓氏笔画为序)。


1.jpg

李梦涛,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办公室主任,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系统性红斑狼疮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肺血管/间质病学组组长。作为主要贡献者,创建风湿免疫病临床研究的中国平台,探索风湿免疫病精准诊疗的中国模式,实践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的中国标准,引领风湿免疫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国际前沿。



2.jpg

吴文铭,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党委常委;疑难重症和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转化医学重大基础设施(北京协和)副主任,中国胰腺病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曾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基础-转化-临床”医学科学研究体系的建立,开展胰腺疾病的基础及转化研究、胰腺外科临床研究,先后在GUT、Cell Research、Nature Cancer、Cancer Letter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高度评价。


3.jpg

彭斌,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用真情把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温暖传递给各族人民。拥有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历,擅长神经系统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症疾病的诊疗,尤其擅长各种类型脑血管病的诊治,在脑血管病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执笔多部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学组的指南。积极参与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致力于推动脑血管病防治健康科普工作。重视学科发展,人才梯队建设,加强科室专业组发展,提升学科服务能力,保持学科专业水平长期位于国内名列前茅。


4.jpg

郑哲,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长期工作于心血管外科医教研一线,主刀完成各类复杂疑难心血管外科手术。开创性开展心血管病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多次改写国际指南。组织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组建国家心血管病质控中心,建立心血管外科医疗质控国家标准,显著提高中国心血管外科整体水平和影响力。创新心脏移植关键技术,建立中国心脏移植规范化诊疗体系,积极对外宣传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发展成就。创建改进房颤外科消融技术,开创心律失常外科治疗新局面。创办研究生国家精品课程“心血管外科学”。


5.png

邢念增,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从事泌尿系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30余年。创立邢氏系列新术式,突破多项微创手术禁区,推进我国泌尿肿瘤微创手术体系建立,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国泌尿肿瘤诊疗水平。承担科技部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365篇,其中SCI论文121篇。获国内专利42项,美国专利2项,出版专著18部,创办 UroPrecision 学术期刊,牵头制定国家标准等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担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项目,荣获“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吴杨医学药学奖”等荣誉称号。


6.jpg

魏文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登记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肿瘤流行病学及高发现场人群综合防治研究。建立上消化道癌筛查队列和全疾病谱生物标本库及资源共享平台,最长随访时间超30年。前瞻性评价上消化道主要肿瘤内镜筛查方案的人群预防效果和临床干预效果,长期坚持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人群推广应用。开展多组学上消化道癌预测预警标志物研发,为精准化和个体化筛查提供依据。积极推动我国肿瘤登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成首个《中国肿瘤登记数据集标准》编制及发布,准确监测我国肿瘤负担,为癌症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7.jpg

彭小忠,研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项目获得者。2007年曾任“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在Nat Med, Cell, Cell Res等学术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国内外专利四项。新冠疫情期间任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加强和推进了P3、P4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CNAS认证认可,为疫情科研攻关及疫苗/抗体/药物评价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撑。2021年获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8.jpg

鲍琳琳,研究员,准聘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课题组长,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动物实验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AMEM副主编。长期从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研制和比较医学研究。参加了H1N1、H7N9和新冠等历次疫情科研攻关项目,建立了H1N1、H7N9和新冠等多病原多物种集成的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建立了以上疾病动物模型研制和分析技术体。入选国家级重大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被评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22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9.jpg

张磊,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血栓止血诊疗中心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出凝血疾病的临床诊疗、基础研究及转化应用,就该疾病提出发病新机制和治疗新策略,取得了新型血友病药物、血友病基因治疗临床应用、血小板疾病发病机制等一系列原创突破性成果,为出凝血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手段和依据。在N Engl J Med、Lancet Haematol、Cell Stem Cell、Blood等杂志累计发表SCI论文92篇(IF大于10代表性论著13篇),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位),2021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第一位)等。


10.jpg

周家喜,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聚焦生理和疾病状态下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分子特征及功能变化,探索利用多能干细胞规模化生产血小板用于临床输注的应用研究,开发血小板相关系列产品。近年来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Cell Stem Cell、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等高水平杂志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荣获CSSC干细胞研究创新科学家、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津门医学英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供稿:人事处

编辑: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