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医学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涵义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

图片

 2024年2月2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的以“医学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涵义”(Cutting-edg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ELSI in Medicine)为主题的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英国纳菲尔德生命伦理理事会的4位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宜春学院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各所院的医学伦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法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和科研管理、伦理审查委员会负责人共计50多名与会者,针对科技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涵义,以及基因组学与神经科学、生命伦理法、人工智能新兴用途伦理治理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会深化了与国际同行在生物医学伦理研究与治理方面的经验交流,分享了我国在该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共同探讨了生物医学、新兴科技伦理治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合影2.jpg

合影1.JPG

会议现场


 

王辰.JPG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院校长王辰院士以“中国科技伦理治理进展”为主题发言。王辰院士首先指出医学是融合多学科于一体,终极目标是服务人类健康,而医学伦理学研究对促进医学进步和公众健康意义深远且不可或缺。报告回顾了中国科技伦理治理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指出当前新兴科技发展的特点是领域的渗透和融合,其风险的不确定性、更为丰富的转化潜能等,使得科技伦理治理更为复杂。王辰院士与国内外同行分享了中国科技伦理治理方面的重要进展,指出中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制度化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全面覆盖的体系,并解读了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中基本的伦理原则。



王健伟.JPG


  在开幕式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副院校长王健伟教授致欢迎辞。王健伟教授指出,作为我国最高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和领衔的医学教育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深感这些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关乎社会责任,应通过学科建设、学术研讨、国际交流,推动生物医学科技伦理治理学术研究不断深入。这些工作不仅有利于及时应对当前生物医学科技领域所面临的伦理挑战,更是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长远发展营造良好规范环境。期待中英双方继续深化合作,助力创建更加安全、合理、公正的医学科技未来。


MT2A6542.JPG

  

英国纳菲尔德生命伦理理事会主席(2017-2023)David Archard教授代表英国专家致辞。Archard教授首先回顾了与中国生命伦理学界多年的友谊和合作历程,指出全球众多科学领域发展迅速,此次研讨会意义重大,有利于持续深化中英双方在生命伦理学领域研究、治理和监管工作的交流。生命伦理学研究作为国家生物医学科技政策决策的重要组成,中英双方将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动双方乃至全球科技伦理治理工作。


冯录召.JPG


  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专题报告


专题一

国家伦理委员会与公共政策



DanielleHamm.JPG


  英国纳菲尔德生命伦理理事会主任Danielle Hamm教授作题为“Making Ethics Matter——Our New Strategy”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纳菲尔德生命伦理理事会在英国及全球生物医学伦理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理事会的使命,分享了既往的重要研究。她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间及当前,纳菲尔德理事会的伦理学及政策研究工作面临着现实的张力。要应对这些挑战,伦理委员会需继续深入与科学界、政策制定者与公众的对话和交流,更好地实现生命伦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与使命。     



翟晓梅.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翟晓梅以“国家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使命和工作”为主题发言。分享中国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成立的背景、使命和24年来该委员会在医学伦理学学术研究、卫生政策伦理论证、政策咨询、推进伦理审查的制度化建设与能力建设、开展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并介绍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医院协会指导下由国家卫生健康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起草的2019版、2022版及2023版《涉及人的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指南》对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最后翟教授还指出了目前的若干难题与挑战,表示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专题二      

基因组学与神经科学      

   EmmaMeaburn.JPG


  英国纳菲尔德生命伦理理事会的Emma Meaburn教授以“基因进展还是伦理失察?教育中多基因指数的作用”为题发表专题演讲。报告介绍了基因组学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基因组学的新发现在教育中的潜在应用场景,并对基因组学针对个体、教育实践、政策制定以及更广泛社会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她认为迫切需要前瞻性地考虑将引发的伦理问题,包括涉及权威管理部门的提议、涉及对个体的伦理考量,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伦理考量,并指出针对现状,英国对基因组学教育的监管规范并不完善。Meaburn教授强调基因组学快速发展已不断触及现行监管的边界,纳菲尔德理事会正在持续思考这些新兴科技进展的伦理涵义。


     

王雪芹.JPG


  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王雪芹教授分享了题为“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的伦理挑战”的报告。王雪芹教授从脑机接口的技术路线出发,简要介绍脑机接口技术、临床研究进展以及脑机接口临床研究面临的特殊伦理挑战。报告指出,脑机接口研究涉及多学科领域,目前的挑战主要在于多学科的伦理审查应探索整合的模式,必须关注实施的具体规范;并强调了脑工作机制非常复杂,脑机接口对人的影响比人们预期的更为广泛和深远,改善人类健康福祉这一临床目的之外的风险尤其值得关注。

 


    

题三      

生命伦理法      

 

DavidArchard.JPG


  英国女王大学道德哲学荣休教授David Archard以“共同的价值和道德分歧:生命伦理法的问题”为题进行报告。报告以1984年英国人胚研究Warnock委员会伦理研讨及报告为例,指出生物医学新进展不可避免地触发了人们在道德基础层面的分歧,提出作为法律应如何看待或规置这些分歧。Archard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列举了日常生活及公共政策领域道德哲学解决价值分歧的五种不同方式及各种方式所面临的挑战,以此启发在制定相关法律时需对其可接受性有哪些关注。


     

王晨光.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以“Interplay and Integration of Ethical and Legal Norms in Healthcare”为题作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伦理与法律两个学科各自的特点与异同,指出这两个学科对于医疗卫生均不可或缺。王晨光教授分享了伦理和法律在健康领域的互补、协同关系和作用方式;并以我国生物医学研究、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美国人工流产伦理法律争议等分析了伦理与法律在其中的规范作用。报告认为法律为医疗卫生提供了规范性框架基础,伦理更强调医疗专业人员的道德责任;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好的道德规范将不断以法律的方式予以体现。

 
     

专题四      

人工智能新兴用途的伦理治理      

    

HarryFarmer.JPG



  英国Ada Lovelace研究所Harry Farmer研究员以“人工智能与基因组学”为题进行分享。他介绍了纳菲尔德生命伦理理事会与Ada Lovelace研究所共同发起的研究项目“人工智能和基因组学的未来”。Farmer研究员指出人工智能提高了基因组测序的效率和准确性,并进一步促进其应用于临床和研究。然而其在医疗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面临诸多伦理挑战,如隐私泄露风险增加、获得医疗照护的潜在歧视、对技术过分依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应用潜在伦理问题需更深入的伦理学研究,这些研究将为与技术快速实现相伴随的政策制定提供预判和参考。


     

曾毅.jpg


  中国科学院曾毅教授以“健康领域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为题进行报告。报告认为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针对人工智能的治理应该面向其全生命期。曾毅教授通过对欧洲与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法律监管方面的比较,认为中国以要点为导向,欧洲的监管则相对更为全面。虽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有效的管理形式,但仍需一个全球治理秩序。以医疗领域为例,人工智能可能会犯错误,目前只能作为辅助医生决策的一种工具。报告最后强调需对人工智能是否真正智能持严谨的评价态度。

  在每个部分的讨论环节中,与会代表针对中国和英国发言的提问和评论,成为这次专家研讨会的一个亮点。来自中国社科院的邱仁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曹刚教授和石佳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白桦副处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尹梅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陈海丹副教授及厦门大学医学院的马永慧副教授等就伦理审查委员会道德判断独立性、审查标准、委员会能力建设及透明度、脑机接口及人工智能中过度商业化风险等议题与中英报告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翟晓梅特聘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翟晓梅教授感谢英国纳菲尔德生命理事会专家应邀到我校参会研讨,希望今后双方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继续延续多年学术友谊,分享在生命伦理学学术研究及科技伦理治理建言献策的宝贵经验。


供稿:群公学院

编辑: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