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健康报 —— 三位院士谈如何推动医学基础学科的发展

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

图片

医学基础学科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石和医学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在我国全面健康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主办的中国医学基础学科发展大会上,多名医学各领域专家,围绕医学基础学科建设、医学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专家强调,医学基础学科内涵不断扩展,科技创新与学科交叉融合,为医学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活力。


用多学科养分浇灌医学之树

王辰.jpg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院校长  王辰


健康和生命是人类的终极利益。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学的概念在发生变化,健康的内涵也在扩展。

医学发展对于民生福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还和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使医学发展推动国家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是需要我们共同谋划的重大课题。

医学建立在多个学科的基础上,它涵盖了人类的三大知识领域。第一是自然科学与技术,它能帮助人们从自然科学角度发现规律,从技术角度进行发明创造,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是社会科学与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人际、生产关系,能够帮助我们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相关问题上找到规律,进而加以研究,揭示现象。第三是人文学科与文化,它包括艺术、哲学等人类思想的成果,能“了悟于心,运用之妙”的事物。

医学发展的历史不同阶段,对于医学各个基础学科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如今,生物学在医学基础学科中占据了主要位置。生物学的发展对医学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除了生物学之外,自然科学技术的其他领域,特别是理学和工学,对于医学发展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此外,社会科学与方法、人文学科与文化也对医学科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们特别需要强化这些方面的作用。

医学的基础学科其实是一个非常广博的概念,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自然、社会、人文构成医学基础的三个方面应当同向发力、共同发力,来支撑医学的发展。

医学教育既往是隔绝的、板块式的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模式,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解剖、生理、药理、病理等具体学科知识,但真正进入临床却感到无所适从,就像抱着一堆品质优良的砖,到了盖房子时却不知如何着手。医学教育亟待改革,需要使医学扎根于强大的基础学科,在专业设置中贯彻医学通识教育。在医生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等,都要贯穿医学的多学科性。这种多学科性在每一个阶段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需要在教学、研究、人才培养、体制设计等方面,真正满足医学的多学科要求。如此,医学这棵大树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才能枝繁叶茂。


创新交融为医学带来更多突破

詹启敏.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詹启敏


目前,健康中国战略的“路线图”已愈发清晰,但向最终目标进发的途中,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第一个挑战来自重大疾病,特别是对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重大慢性病是造成我国人力资源丧失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也是民生中的痛点。第二个挑战就是医学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医学基础研究及核心技术缺乏“制高点”,健康产业发展缺乏科技引领和支撑,在医疗全链条、各环节都可能面临挑战。

现在我们对于生命科学问题、临床疾病问题的了解仍不足。临床疾病如同海上的冰山,露在表面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对这座“冰山”的了解过程就是科技创新、基础研究的过程。从遗传背景、遗传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到了解细胞分子改变、组织器官的改变,一直到临床的改变,只有将基础信息和临床特征对应起来,才能进行临床表型分型,才能利用分子分型技术研发创新药物,进而精准治疗疾病。

回顾世界医药学发展史,那些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离不开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的贡献。医学是推动前沿学科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学科交叉的大平台,多种前沿技术在此交叉、融合,驱动前沿学科发展。医学还可作为出口,让前沿技术的研究成果造福百姓。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是当前最活跃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前沿生物技术发展有5个属性。第一是民生属性,前沿生物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第二是社会属性,前沿生物技术可引领未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是经济属性,前沿生物技术可促进转化,打造生物经济发展新引擎。第四是前沿属性,前沿生物技术聚焦源头,能引导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研究。第五是安全属性,前沿生物技术能帮助我们防控风险,提升生物领域治理能力。

前沿生物技术还具有突破性、引领性和颠覆性的特点,不仅带来技术的更新迭代,引领多个行业跨越式发展,还为突破传统路径下的“瓶颈”提供全新思路。前沿生物技术发展形成了很多新范式。21世纪的生命科学可以用“信息”和“计算”的观点重新审视生命,利用“自上而下”的还原分解方法和“自下而上”的综合创造方法来研究问题,同时,运用复杂系统的理论、思想,重新合成创造生命。

未来,前沿生物技术领域在基因编辑、生物大分子分析新技术、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人工智能制药等方向,有望产生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或能助力生命活动的“动态”及“稳态”解析,动态纳米级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或能解析蛋白质复合体,通过多维度、多分子联合检测,完成基因组结构解析和异构数据整合与挖掘。单细胞技术拓展了肿瘤精准靶向范围,它会成为未来肿瘤精准医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科技创新为健康产业提供全面支撑

董尔丹.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  董尔丹


现代健康促进体系以增进个人和群体健康水平为目标,其核心是现代医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众多学科构成的独特而严密的完整体系。其中,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也是医学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原始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高度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但我们也要看到,基础研究仍是我国科研领域的短板。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是我国科研制度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顶尖科学家水平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30年,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体制机制将基本建成,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对世界优秀人才吸引力明显增强。届时,我们将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型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

医学科技创新不同于一般创新,其研发成本高并伴随着失败风险,医学科技创新需要的投入高,包括基础研究经费和基础设施投入,并受到产品市场的影响。同时,医学研究固有的伦理问题,以及需要严格监管制度,从质量、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来对技术进行评估等,都为创新增加了难度。

医学科技创新需要卫生科学技术、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协同。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发布报告,促进医学科技创新应用,提出医学科技创新3D模型,提出在公共卫生中发现问题,通过科技创新提出解决方案,为患者和全人群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健康科技创新和应用的政策环境融合了公共卫生知识产权和贸易政策,涉及健康安全保障监管体系、产权制度、经济贸易等诸多问题。

科技创新贯穿产学研用全链条,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既是学业、专业,也是职业、事业,还是行业、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目标为导向,他们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健康产业应用,有效连接学术创新活动中各创新主体,实现基础研究与重大应用之间的对接。随着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展了多元数据平台的建设,为科技政策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健康科技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延伸和扩展,从微观的分子、细胞,到宏观的个体、人群和生态系统。健康科技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面,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石。发展基础医学是建设健康中国重要的战略支撑。


稿:基础所

文字:健康报记者 胡彬  图片:郭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