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健康报》发布2019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院校两项研究入选

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

图片

《健康报》发布2019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院校两项研究入选

 

日前,由健康报社组织评选的2019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和国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揭晓。据了解,健康报社已连续5年完成了国内外“双十大”医学科技新闻评选活动。该结果原定于2020年2月在2020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延期至今日发布。本文为国内医学科技新闻部分。 

 

评选过程介绍

 

本次医学科技新闻评选采用数据检索和专家学者讨论评议相结合的方式,特别邀请爱思唯尔公司作为技术支持单位。

国内医学科技新闻部分,对《科学》《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权威期刊和各专科排名靠前期刊进行检索,选取《健康报》《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20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报道过、以中国学者为主要完成人的医学科技新闻报道。另外,此次还面向各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项目征集。最后,136篇新闻列入备选条目。

国际医学科技新闻部分,针对2019年重大医学科技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遴选,从众多权威期刊上遴选数千篇基础、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文章,从中根据公众关注程度和与健康相关原则,选择了69项原始研究成果列入备选条目。

初评环节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华医学会、爱思唯尔医学事务部等机构专业人员参与。

终评环节特别邀请到国内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医药、药学等不同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担任评选顾问。

 

2019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一、我国新药临床研发能力受国际认可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背靠背在线发表两篇论著,公布了肾脏贫血新药罗沙司他在中国的两项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该试验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郝传明主导。结果显示,罗沙司他在既往接受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透析患者中可有效纠正和维持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且未见新的或非预期不良反应;在中国未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合并贫血患者中,同样发现罗沙司他可有效纠正和维持患者Hb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这是NEJM首次发表由我国大陆医生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的新药Ⅲ期临床试验,也是该杂志首次背靠背发表中国团队的临床试验。代表中国新药临床研究首次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

 

二、脑病治疗有了新思路和方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鸿宾团队研发了脑细胞外间隙观测与成像技术,进而提出脑分区稳态理论。

专家团队发现脑细胞外间隙是分区的结构系统,基于细胞外间隙内分子运动的规律,证实了脑内组织液的分区引流特征,纠正了脑细胞外间隙是高度通连系统的错误认识,解开了脑内类淋巴组织液引流途径之谜。

对于脑细胞外间隙的全新解读,不仅有助于脑科学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给药思路。该团队同时研究发现,Aβ淀粉样蛋白(一种诱发痴呆的关键蛋白)的聚集,可导致脑部神经元生存所必需的周围微环境阻塞,提出Aβ堵塞细胞间隙诱发痴呆的新假说,为临床治疗痴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人工智能医生大显身手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林浩添眼科人工智能(AI)团队牵头完成全球首个AI医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者利用大规模的真实临床患者对“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智能诊断决策平台”进行评估。该平台由团队利用深度学习建立,这也是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门诊。

研究团队通过把入组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进入人工智能门诊和具有5年临床经验的人类眼科医生接诊的专科门诊接受诊断,对比两组医生对先天性白内障诊断的准确性。此外,研究人员还对两组诊断过程的耗时进行计算,以及通过问卷调查参与者的主观体验。对比发现,AI系统在真实临床门诊中对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准确率为87.4%,耗时却明显比人类医生短,而且参与者对人工智能门诊的体验满意度更高。团队研发的婴幼儿视功能评估系统,可发现语言前婴幼儿视觉损伤。

 

四、中药炮制溯源又添实证

 

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团队历时3年,通过对2015年西汉海昏侯墓园主墓(M1)中出土的由木质漆盒盛装的样品,用核磁及三维重建、显微分析,推测该样品中为玄参科地黄属Rehmannia植物的根。

这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中药炮制品实物。中药炮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医用药特点。炮制药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但古代对炮制工艺的记载文字简短,使复原传统技艺、实现“遵古炮制”存在一定困难。

黄璐琦院士团队还对出土样品进行分析,推测出该样品的炮制加工工艺,即地黄植物根进行蒸或煮制后,再裹以淀粉和蔗糖等辅料。此项研究发现和鉴定为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药物炮制与应用历史奠定了基础。

 

五、新成果促肝癌精准诊疗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贺福初院士团队、钱小红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邢宝才团队,在早期肝细胞癌蛋白质组分子分型及新治疗靶标研究中,发现了肝细胞癌精准治疗的潜在靶点。

研究发现在部分早期肝细胞癌患者的蛋白质组数据中,胆固醇代谢通路发生重编辑,其中候选药物靶标胆固醇酯化酶SOAT1的高表达具有最差预后风险。通过抑制该候选药靶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同时,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王红阳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团队的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及肝癌患者分类模型,多中心研究证实,可提前6~12个月筛查出极早期肝癌。

 

六、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成功开展

 

2019年我国学者发表的多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中几项因结果影响广泛或角度新颖而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院校长王辰院士团队在《柳叶刀》发表了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明确了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患病人数达4570万。该研究揭示了我国哮喘的严峻发病形势和沉重疾病负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周脉耕等研究显示,1990年~2017年中国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取代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成为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近30年来,中国传染性疾病、母婴疾病、营养相关疾病负担大幅降低,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增加。中国医疗系统的首要目标应是防控慢性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文章发表在《柳叶刀》上。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团队进行了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7个县(区)的32552人。该调查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联合全国43家精神专科医院及高等院校共同完成。

研究主要描述了我国社区成人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间歇爆发性障碍、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老年期痴呆7类主要精神障碍的加权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调查显示,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含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9.32%,其中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患病率为4.98%。

 

七、 癌症防治又添新策略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和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团队在《柳叶刀》全球健康子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2014年,中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有1036004例癌症死亡可归因于潜在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这一群体占当年癌症死亡人数的45.2%。这意味着,超过四成的癌症死亡可通过一级预防避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等在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的官方杂志《胸外科年鉴》上发表研究成果。该项针对磨玻璃样结节型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回顾性研究发现,纯磨玻璃样结节型肺癌患者虽已是浸润性腺癌,但预后极好,术后5年无疾病生存率达95.76%,5年总体生存率达100%,明显高于整体肺癌人群的生存率。研究结果表明,对磨玻璃样结节型肺癌应分类而治,不必急于手术,以免过度治疗。杂志同期配发专家评论称:“该研究中患者绝佳的生存曲线,归功于作者根据肿瘤术前的影像学特点选择了非常合适的手术方式。”

 

八、 新技术助获更清晰“大脑交通图”

 

浙江大学医学院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王菁团队,开发出红外光神经刺激功能磁共振整合技术,首次在活体脑获得亚毫米级的脑连接组,从而能够更快速、更系统、更清晰地看清“大脑交通图”,了解信息的传递轨迹。该方法可以被用于系统性地逐个刺激皮层功能柱,从而全面地描绘灵长类亚毫米水平连接组。新技术将为绘制高分辨率功能柱的全脑网络图奠定基础,开启了大规模全脑功能连接的研究大门。

 

九、RNA干扰或是神经早期发育“保护伞”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团队研究发现,人神经前体细胞可以利用RNA干扰抗病毒免疫抵抗寨卡病毒感染。这一研究首次发现了RNA干扰抗病毒免疫机制在人类神经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细胞研究》上。研究团队从寨卡病毒对人神经前体细胞独特的感染嗜性入手,首次在病毒自然感染的条件下证明了RNA干扰抗病毒免疫在人类细胞中的重要抗病毒作用。

 

十、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诞生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洪钧团队首次利用CRISPR/Cas9编辑方法,敲除了体外受精的猴胚胎中的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产生了一批BMAL1缺失的猕猴。行为学分析表明,这些猕猴具有昼夜活动紊乱、睡眠障碍、焦虑和精神分裂症等。这意味着中国能够批量化、标准化创建疾病克隆猴模型,将为脑认知功能研究、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药物研发等提供新型高效的动物模型。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