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媒体聚焦】健康报:整形外科更需要“雪中送炭”

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

图片

“锦上添花固然好,但是雪中送炭更重要。”谈及我国整形外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蒋海越教授始终秉持着这一价值理念。 

  说起整形外科,不少人首先会想到的是改善样貌的美容外科手术,其作用可谓“锦上添花”。但这一学科更为重要的一个方向是针对体表器官及其功能的修复重建。

  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小耳畸形、颅颌面畸形、唇腭裂、尿道下裂等先天性疾病的治疗,都需要通过以修复重建为主的技术路径,来帮助患儿“还原”出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灵。修复重建的重要性用“雪中送炭”来形容毫不为过。

  近些年,人们对医疗美容的需求逐渐增加,美容外科手术也受到热烈追捧。相比之下,修复重建类的整形外科手术显得过于“低调”。“如何让这类‘雪中送炭’的技术更好、更快地发展,是整形外科当前的重点任务。”蒋海越强调。

 

13_副本-副本.jpg

2017年9月,国际耳再造协会主席斯文·奥洛夫·维克斯特伦(右一)到访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与蒋海越(左一)交流手术技术


专注治疗先天畸形 潜心科研创新

   1987年,蒋海越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工作。整形外科在中国起步较晚,当时我国仅有几家大型三甲医院设立了整形外科。“那时,我所在的医院也在筹备开设整形外科,主任觉得我年轻,手艺不错,做事情比较细致,所以招收我到整形外科工作。”蒋海越回忆。

  整形外科的医生不仅要有大外科的技术基础,而且需要有精细的手术技巧和良好的审美能力。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整形外科医生要能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设计治疗方案,注重恢复或改善器官的功能,并强调完善形态。同时,患者可能因为外观上的缺陷而遭受心理压力,整形外科医生在治疗时也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健康。

  为了在整形外科领域精进,1991年蒋海越考取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中国医学科学院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的研究生,学制是硕博连读。“那个时候,我国培养整形外科研究生的教育机构还很少。这期间,我接触到很多出生缺陷的患儿,不少先天性畸形的孩子急需体表器官的修复或再造,如鼻再造、耳再造、眼窝再造等。我的父母都是医生,从小耳濡目染,我也认为,医生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更有成就感。所以1996年毕业时,我选择了修复重建的技术方向,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工作。”蒋海越说。

  小耳畸形是我国4种体表重大先天性出生缺陷之一,表现为外耳结构的部分或全部缺失,影响患者的听力和言语发展。小耳畸形的治疗涉及扩张器植入术、肋软骨采取术、耳郭再造术等多项技术,是整形外科手术中难度系数很高的手术之一。

  蒋海越在求学时期接触到了小耳畸形的治疗。此后三十余载,他都致力于相关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带领团队帮助千千万万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长”出新耳朵。他将来源自体残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于临床,完成了国际首例人组织工程耳郭再造手术。

  他完善了基于特形扩张器的皮肤扩张法耳郭再造体系,通过特形扩张器对耳后皮肤进行定量充分扩张,解决了皮肤取材面积受限的国际难题,使再造耳郭精细,结构清晰自然。该原创成果向全国50余家三甲医院推广,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他创新地提出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策略,将先天性小耳畸形分为4种临床类型,并提出对应手术方案的规范治疗策略,显著降低了耳郭整形手术失败率,形成了标准化小耳畸形序列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案。

  他创建了适合中国患者的“耳郭畸形婴儿早期干预和幼儿微创手术治疗”新模式,设计研发了耳郭畸形矫治助长器,矫治2000余例耳郭畸形婴儿,治疗效果佳,且减少了患儿创伤及经济负担。该仪器获得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国内外推广使用。

  近三年,他带领团队开展3D打印仿生肋软骨雕刻模具、新型耳畸形矫正器的研发和转化工作,改变了传统使用三根肋软骨的手术策略,大幅降低了患者的创伤和肋软骨采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些成果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立足前沿探索 设计更多中国方案

   “虽然我国整形外科起步晚,但是在先天畸形治疗方面,我国技术发展很快。”令蒋海越欣慰的是,我国不仅仅是小耳畸形的诊疗方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年来,在唇腭裂畸形、尿道下裂、颅颌面畸形等治疗方面也都有不错进展。比如,在唇裂畸形修复方面,我国学者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唇鼻肌肉复合体及肌肉张力线组的概念,设计了一系列唇鼻肌肉定向重建术式,建立了新的修复模式,已完成该术式手术近万例并取得良好效果。比如,中国医生在国际上首创阴囊中隔岛状皮瓣一期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创造性地应用口腔黏膜与局部皮瓣耦合重建阴茎段缺损尿道,成功率在80%以上。此外,我国在儿童及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临床治疗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因为医院收治的先天性体表畸形病例较多,所以我们建立了相应的生物标本库,进行基因组大数据联合分析,对这些疾病进行更加精准的基因型-表型分类。”蒋海越介绍,“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鉴别出了多个颅面短小症的易感位点,为其遗传背景研究提供了新见解。同时,我们还采用人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嵴细胞进行相关致畸因素的分子机制研究。”

  “整形外科的发展需要多学科合作。”蒋海越指出,“一方面是与其他临床科室携手开展治疗,如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骨科、泌尿科、肿瘤科、妇产科和儿科等。同样以小耳畸形治疗为例,有不少患者会出现半侧颜面发育不良。比如,咀嚼功能受到影响、面神经出现问题等,所以需要与颌面外科合作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跨学科的合作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如医工结合、人工智能、干细胞与组织再生研究等。特别是,脂肪来源的干细胞是整形外科的优势资源。”蒋海越介绍,这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研究的深入,脂肪干细胞有望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国际交流也很重要。目前,整形外科医院每年都派出专业人员短期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同时,有多名外籍专家来院进行短期讲学或学术交流,医院累计接待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整形外科专家200多批次,逾千人次,并先后授予澳大利亚、日本、巴西、加拿大等国家的18名知名教授为医院的名誉教授。医院举办国际整形外科及专题学术会议11次,累计与会的国内外专家超5000人次。

 

不断加强学科建设 让更多患者受益

   195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成立,这里也被誉为我国整形外科事业的摇篮。经过60多年发展,医院形成了以整形外科、皮肤科和口腔科为专科特色引领的“强专科”,成立了瘢痕与创面治疗、唇腭裂治疗、颅颌面外科、外耳整形再造等20余个特色医疗中心。医院还成立了神经外科、乳腺外科、肥胖与代谢病外科、眼科、内科和耳鼻喉科等综合性科室。

  目前,医院正在河北省雄安新区筹建分院。“分院未来的重点工作是自主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和新药,加速高科技、原创性成果转化,并针对疑难杂症开展临床队列研究。”蒋海越介绍。

  近年来,医院选派骨干力量开展援藏、援蒙、援琼、援黔工作。“在一些偏远地区,我们看到不少患有先天性畸形的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成年以后心理自卑,一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要让修复重建技术帮到他们,而且要让他们过得更好,这是我们要做的。”如何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好的诊疗服务一直是蒋海越的牵挂。他推动包括先天性小耳畸形、唇腭裂在内的先天性畸形手术纳入医保,使整形外科手术可以报销,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整形外科医院先后与宋庆龄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等慈善机构合作,组织医疗团队为边远地区贫困家庭患儿成功实施整形手术百余台。2023年医院参与“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在公益基金资助下,救助患者360名,为患者减免医疗费用共计925万元。

 

记者手记:

 

  在此次采访之前,记者曾在多场学术会议上聆听过蒋海越教授的主旨发言。在不同场合,蒋海越教授反复强调这一观点:“医生要做更多雪中送炭的事”。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从医近40年,他坚定地践行着医者信仰。在整形外科领域,他带领团队深耕修复重建类的整形外科手术,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患者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支持。

  回望我国整形外科的发展历程,雪中送炭同样是老一辈整形外科专家的信仰。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国的整形外科医生参与战伤救治。倪葆春、张先林、汪凯熙、张涤生等知名专家参与其中,积累了宝贵的战伤救治经验,为我国整形外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就当下而言,与医疗美容相比,修复重建类整形外科手术,显得有些冷门。但这类能提供基础保障的技术,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选择深耕这一细分领域的医生理应得到更多支持。因为,治愈先天性疾病患儿的身心是整形外科的基础功能和重要使命。让破碎被修护,是这一学科的核心意义。

  医生的工作承载着生命的嘱托和健康的希望。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医生能始终坚持医者初心,并非易事。为医生“雪中送炭”创造更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学科建设的方向永葆初心,而不是被市场压力或其他非医疗因素所干扰,需要行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087e866cf18346d5a87340527c43adf2.jpg

来源:原载于《健康报2024年4月10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