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劲敌”。如何打败“肿瘤君”,成了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今天的《奋斗者 正青春》系列报道,我们来认识一位青年女科学家马瑜婷,她带领团队从“应激调控肿瘤免疫”的角度开展科技攻关,探索肿瘤免疫治疗的全新思路,希望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贡献青春力量。今年,她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这是实验室一次开放日活动中,马瑜婷带着孩子们做一次简化的行为学小测试,通过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小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焦虑情绪。
马瑜婷每天将近12个小时在实验室忙碌,带领着年轻团队日夜不辍,提出假说、实验论证、及时总结再尝试,日复一日。在6年前,她只有32岁的时候就已经是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的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夏琳:她(马瑜婷)对每个学生都会精心指导,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他们的专业会设计不同的实验。
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博士研究生 金子奇:我当时画完也已经差不多是凌晨的时间点了,然后我给她邮件发送了过去,到了凌晨四点多的时候,她又给了我一些具体的反馈,然后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我来这边实验室做实验,发现她也已经在办公室,已经在那边改东西了。感觉她从来不会疲倦,不管晚上多晚睡,她第二天总会是精神饱满。
满怀着对科研的热情,2005年本科毕业后,马瑜婷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同济医学院免疫学系录取,2008年,马瑜婷赴法国巴黎攻读免疫学博士学位。当时学界普遍认为,化疗、放疗主要是通过对癌细胞的直接杀伤来控制肿瘤,很少有人相信免疫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肿瘤免疫方向并非热门,但马瑜婷执着探索,一周工作80多个小时,拼命阅读文献、密集安排实验,最终用扎实的数据找到了研究的突破口,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并申请国际专利。
由于工作出色,马瑜婷得到导师特别推荐,提前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还获得“欧洲肿瘤免疫学院博士生奖”。2015年,马瑜婷婉拒国外多个工作邀约,回国加入了刚刚组建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免疫平台主任 马瑜婷:国际和国内在免疫学研究在那个年代还是有一些差距的,那你要到最顶尖论文发表的实验室,你去看别人去怎么做、怎么去学,那么真的是抱着一个学习的心态去,但是学了本事肯定是要回归祖国,去服务自己的国家,不是好像说是一个毅然决然的选择,这是一个当然的事情。
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马瑜婷带领年轻团队开启全新研究方向,聚焦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交互对话,系统性研究“精神应激”调控抗肿瘤免疫的机制。十年磨一剑,马瑜婷研究肿瘤免疫学就是想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免疫平台主任 马瑜婷:我是高考之前突然爷爷去世,我亲眼看到他由一个健康的人,因为受血液肿瘤的折磨到倒在病床上,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当时我们就想,如果说能够更早发现这一点,是不是有一些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够减轻老人家的痛苦。
马瑜婷说,大量的实验室数据中最终能够用于论文发表的数据可能不到全部实验结果的十分之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实事求是。
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免疫平台主任 马瑜婷:国内的导师龚非力教授给我一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觉得一个人不仅要做好学问,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人,在做这个科学研究过程当中一定要实事求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每一个你所认为跟自己预想不一样的现象,其实都是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像这些点对我们的整个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基础科研之路是漫长艰辛的过程,马瑜婷学会全面客观去看待每一次失败,更学会在困难面前,用长征精神鼓励自己。
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免疫平台主任 马瑜婷:它(科研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面临着很多的困难,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攻克,那么也是一种个人的修炼。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需要有耐心,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去激发自己有新的灵感,我相信目前碰到的一些曲折可能就是道路过程当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最终应该是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