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下午,以“全球健康大队列的进展与设计”为主题的第五届全球健康学术研讨会分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应对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威胁、以及对卫生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对大型队列研究战略进行前瞻性、全局性布局展开深入探讨。
论坛由黄金城赌城,澳门黄金城: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邵瑞太教授和中日友好医院杨汀教授主持。
论坛上半场报告环节中,福建医科大学叶为民教授作了“精细化人群队列建设与慢性病研究”的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福建省福清市自然人群队列的整体设计理念、基线入组情况、实施操作方法以及生物银行建设现状等研究特色,为我国大规模精细化队列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英国牛津大学罗里·科林斯(Rory Collins)爵士围绕英国生物银行的规模、涵盖的内容、随访时间、数据开放性及全球不同领域的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分享了英国生物银行为健康和疾病研究提供全球化数据平台的经验。武汉大学赵耀辉教授介绍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的重要意义,并就CHARLS队列的主要内容及最新的随访数据分析结果做了简要介绍,为中国人群队列建设及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德国慕尼黑大学安妮特·彼得斯(Annette Peters)教授在大会中系统介绍了德国国家队列的研究设计,重点强调了其在多组学研究、影像数据及环境数据收集方面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目前的初步发现,为国家级队列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论坛下半场报告环节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希教授介绍了ChinaHEART队列资源建设和利用的顶层设计。该研究覆盖全国,收集了海量数据和生物样本,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健康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从理论研究到成果转化,研究对推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民健康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华中科技大学何美安教授的报告旨在探讨环境、个人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和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人群主要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系统介绍了大型队列研究中流行病学方法、多分析物方法的实践和应用,详细阐述了东风同济队列研究的设计、实施和发现。报告对理解环境暴露与慢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重要见解。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赖圣杰教授作“基于历史位置数据衡量人口健康风险的动态变化”专题报告。报告强调了移动设备地理定位数据在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数据覆盖广泛的时空尺度,对疾病控制、风险响应、人口统计和发展规划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复旦大学索晨教授在大会报告中概述了泰州队列研究的设计、目标及区域特点,旨在探究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慢性疾病特征,阐明环境与遗传因素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并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涉及多组学样本和表型数据,支持精准医学和表型组学研究,已建立生物样本库和大数据平台,促进健康科学研究。
分论坛与会专家认为,人群健康大队列研究直面疾病挑战中亟须突破的科学问题和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运用现代医学、数据科学方法开展大人群、多元、长程乃至终身和迭代的队列研究,旨在科学绘制“人生图景”,推动从健康促进、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促防诊控治康)六个方面全方位实施健康照护。除建立人群健康大队列外,还应完善特殊人群和专病子队列,形成队列矩阵,多角度多方位深化健康领域研究,立体桥接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群医学、实验医学研究,构建现代医学研究新范式。
供稿:群公学院
编辑:戴申倩